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

 

力度与柔美

刘一闻

 

所谓力度,在书法审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一件书作如果缺乏应有的力度,纵然具有再高超的书写技巧,也只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而已。

因此我想,金晓屏书作中所透出的一股与众不同的雄强劲健的气息,该与他标志着国家威严的警察之身有关吧。当然,除力度之外,表现于他的书作中的相关用笔、结体等诸多法度要素,则更说明他曾经在笔墨领域里所下的工夫。如今看来,他最擅长书写,同时最能体现其客观艺术水准的汉隶和北魏书两体,应是晓屏往日大量临习并积功于《张迁碑》《石门颂》《乙瑛碑》和《龙门二十品》等碑刻之作的必然结果。

除书法创作之外,晓屏还性喜绘画。这些年来,我曾经陆陆续续地欣赏过他的一些画作。总体地看,他的画作大体以传统中国画的水墨之法为其外在表现方式,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墨分五色、水墨淋漓的总体效果。和书法创作颇为相象的是,在他的画作中,同样也显现了在同辈书画家中所不常见到的苍茫勃郁之气。在作品形态上,这股气息与他的书作特征,居然如此这般地如出一辙。晓屏的绘画主要取法青藤、八大的创作手法,大致以简约明快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美学观念,来实现他的总体构想的方方面面。宁可舍其形而不愿舍其神——这便是晓屏的基本创作理念所在。

在经过多年精心准备之后,《石上清韵——金晓屏书画艺术展》又将在朱屺瞻艺术馆推出。展览的都是金晓屏近年苦心孤诣的探索之作。我尤其喜欢他那些别具一格的绘石之作。金晓屏本人曾说,“表面上刻画的是坚硬而冰冷的石头,本质上讴歌和赞美的则是风雨中摇曳舞动的花草的风姿。所以,石头尽管占据了画面比例中的大部,真正的主角却是角落里并不显眼的花草,干裂秋风和润含春雨般的艺术情感,才是我祈愿表达的心声。石头象征的是父亲或男人,外表刚毅而内在或许脆弱;花草的清韵,代表的则是女性的婀娜或母亲的伟大,柔美舞动而生生不息,男耕女织,两者的完美结合,才合乎阴阳调和与刚柔相济的审美法度,正如中国古典艺术核心之核心,书法线质所崇尚的力度和弹性那样,必须做到刚柔有度、绵里藏针……”。看来,经过这些年艺术创作上的历练,金晓屏对中国书画是有了真正的感悟,因此,他的艺术才能不断进步,上了新台阶。

 

(作者系农工党党员、著名书法家)

 

(2013年7月12日刊登于网络)

 

(若斋整理)

 

©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-4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88号